为推进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升级,助力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配合全校实验室整体规划工作。近日,传媒艺术学院实验中心组织新闻传播系、影视编导系、播音主持系20余名骨干教师前往实验中心新址(图书馆),开展实地考察与规划研讨。此次调研聚焦新场地功能布局、实践教学创新及产学研融合发展,旨在为实验中心搬迁与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考察期间,教师团队结合各专业特色与未来发展方向,对新场地的空间利用展开深度探讨。新闻传播系教师提出,需优先规划融媒体实验室、大数据舆情分析中心等功能区域,以适应全媒体时代教学需求;影视编导系团队则围绕“影视创作全流程”理念,建议打造集前期策划、拍摄制作、后期调色于一体的沉浸式实训空间;播音主持系代表强调,拟建的融媒体演播中心需兼顾传统播音训练与新媒体主持场景,探索“声屏网微”多维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实验室功能升级,教师们围绕“教学-实践-竞赛-项目”一体化展开热烈讨论。影视编导系主任指出,新场地应增设校企合作工作站,引入行业一线设备与技术标准,为师生参与影视项目创作、短视频竞赛提供实战平台;播音主持系教授建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云上直播间”,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服务的无缝衔接。此外,各系教师一致认同需设立跨学科共享空间,促进新闻传播、影视制作与主持艺术的资源互通,推动“新媒体内容创研中心”等综合性平台建设。
在实验室命名与文化设计环节,教师们提出兼具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创意方案。新闻传播系提议以“信息港”“数据坞”等名称突出技术融合特征;影视编导系主张采用“光影工坊”“帧创空间”等体现影视艺术内涵;播音主持系则倾向“声境实验室”“金话筒创研基地”等标识。同时,团队建议在新场地走廊、休息区等公共空间融入专业发展史、师生获奖作品展示及校友寄语,打造沉浸式育人环境。
学院实验室主任方志向老师在考察时表示,此次搬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革新契机。未来,实验中心将围绕“数智传媒”核心定位,构建“基础实训-专业创新-产业对接”三级实践体系,力争打造成为区域性传媒人才培养高地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目前,学院已成立专项工作组,结合教师调研意见形成初步规划方案,后续将面向全院师生征集建议,稳步推进实验中心建设,为培养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