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实验室建设|传媒艺术学院开展数智融媒艺术实验中心讲解培训 开启“教实融合”新篇章

作者:栗琦琦时间:2025-09-13点击数:


 

9月12日12时50分,传媒艺术学院内洋溢着探索与学习的热情,全体专职教师在院长助理方志向的精心组织下,携手李国伟副院长、赵锐书记,共同走进了学院新落成的数智融媒艺术实验中心,开启了一场以“实验室开放日”为主题的专题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学院在教学设施上的全面升级,更为新学期“课堂+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注入了强劲动力。

 

  

传媒艺术学院数智融媒艺术实验中心占地2180平方米,整体由实景演播厅、虚拟演播厅、数字剪辑与渲染实验室、影像工坊、音频制作中心、摄像摄影实验室、形体塑造工坊、创意工坊、数字音频工作室、传媒融创工作室、教师工作室集群等共同形成实验群落,并与20余个中大规模实习实训单位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训教学基地。

学校持续投入近600万元,进行多类型、多功能实验室建设和设备更新,实验条件日趋成熟。

在方老师的带领下,教师团队踏上了一场穿越媒介产品生产全流程的奇妙旅程。他边走边介绍:“各位老师,请注意脚下这条动线,它清晰勾勒出了未来学生们从创意构思到成片输出的完整路径。”首站是实景演播厅,宛如小型电视台的现场,专业设备一应俱全,让人瞬间感受到节目制作的紧张与热烈。方老师详细介绍了演播厅内的利拍TH-650DV三脚架、索尼摄像机等核心设备,并现场演示了资讯类、社教类节目的制作流程,强调了“即兴口语表达与节目主持能力”的培养目标,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后,教师们移步至虚拟演播厅,绿幕高悬,虚拟场景搭建与渲染设备令人眼前一亮。在这里,方老师展示了如何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出镜语创作、出镜报道综合训练等创新教学项目,激发了教师们对未来教学创新的无限遐想。

 

数字剪辑与渲染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视频设计与剪辑、字幕制作与音频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能力。方老师不仅介绍了非编教学网络管理存储系统、超融合视音频非编服务器等高端设备,还现场介绍了视频剪辑与视觉效果提升等实训项目,强调了“让学生把作业做成作品”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们将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紧接着,教师们走进了影像工坊,这个于2020年建成、2025年搬迁至艺术与设计中心二楼的新空间,面积约152㎡,充满了创意与灵感的氛围。高清摄像机、单反相机、灯光、轨道、摇臂及无影墙摄制区等一应俱全,为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摄影沟通、摄影用光、摄影艺术创作、创意思维和概念化表达以及服装类、静物类产品拍摄等全方位实训项目。方志向老师介绍道:“影像工坊旨在培养学生的影像创意设计与后期处理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光影的奥秘,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此外,教师们还参观了形体塑造工坊,这里配备了先进的教学一体机及形体训练相关辅助设备,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提升形体控制与艺术表现力的理想场所。方志向老师指出,良好的形体基础和艺术表现力是传媒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坊的设立正是为了满足这一教学需求。

最后,团队来到了传媒融创工作室,这个新建于2024年的空间虽然面积只有约106㎡,但功能强大,配备了高清摄像机、专业导播系统、灯光套装、专业提词器等先进设备。工作室以“龙泉山风景区”为对象,开展了景区语言服务内容创作与镜前表达、AIGC赋能中国农耕文明创意周边设计、新媒体短片创意制作与传播实践等创新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内容生产与技术运营能力。方志向老师强调:“在融媒体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既能创作优质内容,又能熟练运用技术进行传播的综合型人才,传媒融创工作室正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而设立的。”

 

此次“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不仅让教师们对新落成的数智融媒艺术实验中心有了全面的了解,更激发了大家对教学创新的热情与期待。方老师的精彩讲解与现场演示,无疑为新学期“课堂+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按下了“加速键”,预示着传媒艺术学院在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上将迈上新的台阶。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